三年封闭之约如期而至 高位入场基民相当郁闷
三年封闭之约如期而至 高位入场基民相当郁闷
“有个高净值客户,在2021年初选择卖掉手里的房子套现。他认为公募基金将是下一个风口,于是就用卖房款购买了某明星基金经理的三年持有期基金,但到现在净值亏损得很厉害。”华北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介绍,“还有个客户,三年前买了一千万元的持有期基金,目前已经腰斩。”
2020年,随着核心资产获得市场狂热追捧,公募基金也顺势出圈,“长期投资”的口号传遍街头巷尾。在全民买基的热潮下,“三年期持有基金”乘势大力发行,投资者们也满怀憧憬,期望基金经理能够借助时光的魔力,赋予账户真金白银的净值增长。不过,三年之约如期而至,基金封闭期也陆续届满,面对颇为惨淡的基金业绩——跌幅动辄超过两成甚至腰斩,不少投资者心中难免有“错付了”的感慨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有公募人士认为,需要理性看待长期投资视角下的持有期基金。一方面,管理这类产品会让基金经理聚焦于左侧布局,而不需要将精力耗费在产品的头寸管理上,在投资端实现减负赋能;另一方面,也不能忽略部分产品净值的大幅下挫,这不仅在短期内伤害了产品持有人的利益,也在长期维度上影响了投资者对基金投资的信心。
该人士还建议,基金公司以及代销机构等要更好地发挥自身专业优势,在市场高点克制规模冲动,适当减少新发产品,将资源向增强存量产品的管理方面倾斜。
持有到期预期落空
2020年6月17日,华南地区某顶流基金经理发行的一只三年持有期产品,当日即获350亿元认购,成为一日售罄的爆款基金。因为该基金首次募集规模上限为80亿元,所以只能采取比例配售的原则,最终20万名投资者成功“上车”。
从业绩表现来看,该基金自成立伊始就一路飙升,曾有近七成的涨幅,但不久后净值曲线掉头向下,最大回撤几近腰斩,至去年10月仅为0.79元。不久前的6月16日,该基金三年封闭期届满,盘后披露的净值为1.02元。在经历了剧烈的结构性行情以及过山车式的牛熊转换后,首批认购的投资者堪堪以2.13%的涨幅实现保本退出。
2020年,多家公募在市场高位发行了25只三年期持有基金(仅统计主动权益的A类份额),且各家公司尽遣主力上阵,担纲管理的多为具备一定市场号召力的明星基金经理,如景顺长城基金鲍无可、易方达基金萧楠以及泓德基金王克玉等。
上述25只产品中,从净值来看,安信价值驱动三年持有、东方红启东三年持有、泓德瑞兴三年持有等13只产品实现了正收益,占比刚刚过半。与此同时,有12只产品录得负收益,多只产品跌幅甚至超过20%,且多为头部公募巨头旗下的产品。
华南某公募人士解释上述产品业绩不佳的原因时认为,前几年成立的三年期产品,基本都发在2020~2021年的市场相对高点,产品成立后市场迅即向下波动,市场资金也刻意回避了公募持仓比较重的板块和标的,这是造成这些三年期产品目前业绩普遍不佳的最主要原因。当然,基金经理是否充分发挥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,是否相较市场创造了超额收益,具体来看每只产品的表现各不相同,无法一概而论。
“但有一点是明确的,部分产品净值的大幅下挫,不仅在短期内伤害了产品持有人的利益,也在长期维度上影响了投资者对基金投资的信心。”该华南公募人士说。
理性看待持有期产品
2007年8月1日,大成基金最早试水创新性持有式基金——大成优选,该基金设置了五年持有期,到期后转型成为开放式基金。由于成立在市场高点,这只产品在经过了五年的市场考验后,以净值亏损17%黯然结束了持有期。在“好发不好做,好做不好发”的行业潜规则下,持有期产品的坎坷似乎从刚出生就已注定。
众所周知,持有期基金的设立初衷是为了让投资者“管住手”,避免追涨杀跌的不成熟操作而导致净值亏损。据蚂蚁财富的数据显示,投资者不理性的理财行为,可能磨损掉近一半的收益率。比如,2020年基民持有的权益类基金产品平均收益率达27.8%,但因“追涨杀跌”“频繁交易”等不合理行为,基民最终平均收益仅为15.7%,而“懒型”基民的收益,则与基金产品收益最接近。
上述公募人士认为,对于基金经理而言,三年期产品最主要的就是解决了资产端资金来源不稳定的问题,理论上这能够给基金经理更从容的节奏去坚持自己的投资风格,避免左侧布局时受资产波动形成的扰动。
“相反,无持有期的开放式产品,资产端的变动带给投资端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。”该公募人士说。比如,基金经理在左侧布局过程中难免遇到市场尚不认可的煎熬期,如果开放式产品以赎回等方式施压,有可能导致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变形,不得不顺应投资者的要求短期追高。再比如,实时波动的资产端,会要求基金经理在每个交易日都要去做好产品的头寸管理,因此耗费大量精力,而三年期产品理论上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,为投资端减负赋能。
他认为,即使目前三年期产品的业绩不佳,也不能因此就彻底否定三年期产品,更不能就此判定基金经理“失职”。这两年来,市场有两个显著特征,一是快速下跌,二是板块轮动加快,而这样的市场环境是不利于公募基金发挥优势的,相对灵活的私募、游资等可能在其中更加游刃有余。
根据他的观察,基金经理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其实更加辛劳也更加努力,面对基本面很好但就是不涨的持仓股票,再去对比正处在风口上的热点主题和热门股票,难免会焦虑痛苦。“我们可以从结果出发,评价业绩表现令人不满,但也不能就此彻底否定这个过程中基金经理的努力。”
销售端需克服规模冲动
行情最火热的时候,也是基金公司产品更易发行的节点,相当比例的投资者在“长期投资”的话术下选择高位入场,难免亏蚀本金。
上述公募人士认为,基金公司以及代销机构等要更好地发挥自身专业优势,在市场高点克制规模冲动,在市场低点引导基民布局,以更长远的战略和更有效的行动,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。
天相投顾也表示,基金公司应当控制新发基金的节奏,有效把握新发产品与存量产品之间的销售节奏。在市场高点时,应当适当减少新发产品,将资源向增强存量产品的管理方面倾斜;而在市场整体表现相对低迷时,基金公司作为拥有较高的投资能力的专业投资者,应当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短期市场估值优势,合理地推行新发产品,以帮助投资者规避“追涨杀跌”的行为,从而提升持有人体验。
对于投资者而言,一方面,基金投资也许还是需要做一定的择时,至少是在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内,在市场冰点、估值较低的时候加大布局,在市场火热、估值较高的时候落袋为安;另一方面,相较于更多人半年内就频繁交易来说,三年的确算是更为“长期”,作为一种理财手段,投资者可以在更长维度上考量基金投资,在全面、深刻理解的基础上,把基金投资当成是家庭整体资产配置的一个部分,而非短期内交易获利的工具。